HK01 - 【配對身邊人】香港交友apps文化:認真你便輸了
- 曾幾何時,男女之間的紅線總要由媒婆去牽,
- 然後,尋找愛,變成努力翻着相簿,隨意點「有緣人」。
- 新世代的「媒」,早已由冷冰冰的電腦程式主宰,
- 少了人味,又多了幾分準繩?
上篇提到,交友apps擔當媒人婆,為忙碌的單身男女試著牽紅線,結良緣。每天現身屏幕上的他或她,由手機程式計算配對,分分鐘可能為你swipe出真命天子。
如果這是交友apps公司的主觀願望,也是用家的主觀願望嗎?
一名27歲Tinder男用家告訴我,玩交友apps為了「擴大結識異性的基數,遇上對的人的機會就提高。」但他同時論定:「玩交友apps不必太認真,太認真就傻豬咗。」
是凡人尚未追上科技為戀愛及約會帶來的巨變嗎?大家對它既投放一點希望,也投放大量疑心,越想就越不敢想。因為始終隔了層發亮屏幕?特別在香港,玩交友apps對部分人而言,貌似濫交,甚不端莊,它表露我的寂寞難耐與慾望,最好別放在太陽底下曝光。
交友apps世界的「不平等」 女生被動是常態
據交友程式Lunch Click的數據顯示,其他亞洲國家,使用Lunch Click的多為男性,但惟獨在香港,女性用家比男性為多。「香港女生坦率、開放,能接受交友apps的概念。其他國家女生較膽怯吧?」「LUNCH Actually」創辦人林少岏(Violet Lim)如此認為。
這並不是沒有原因,香港男女比例失衡多年,每每被視作婚嫁危機。根據政府統計處推算,2044年男女失衡將進一步惡化,每1,000名女性相對的男性數目,下降至783人。Lunch Click主打「安全健康」的交友平台,過濾掉求性玩家,自然吸引到香港一群想擴寬生活圈子的單身女性。
然而,香港女生真的坦率、開放嗎?不盡然是。香港聚點科技有限公司市場推廣人員Elisa Lai認為,交友apps借了一道力予膽怯的人,免除面對面的尷尬,你會願意分享更多,甚至敢向心儀對象表白。「但香港的戀愛文化與外國不同,女生較為被動,深感行多一步就蝕章,怕被標籤,所以你觀察到無論交友apps或現實,被動的居多。」
的確不少男性用家曾表示,Hi一百個女生才有十個應你,十個應完你,有耐性繼續聊的只剩兩個。即使主動挖掘話題,總遇上愛理不理「嗯、哦、是嗎?」的回應。事實上,交友apps的「不平等」狀況,有數據可窺一二,所謂「女生被動」似乎是交友apps亞洲地方常態。其中一名24歲Tinder男用家告訴我,這個不理睬你,下一個總會理你。交錯過的多如繁星,人臉繼續如輪轉。他玩了兩年多,深諳「不必太認真」才是明智態度。你聽完明白,不認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。
程式設計者 看香港交友apps文化
開發本地交友程式「Gathering Point」、香港聚點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Kevin Teng說:「香港用手機上網的人佔160%,遠比人口多,即一人不止一部手機;2015年調查數據顯示,香港人每人每日花2小時回覆交友平台的訊息。但香港竟沒有一款本地化的熱門交友app,香港人多數玩外國apps,如Tinder、Happen或Skout。」
根據他的觀察,比起歐美,甚至台灣及中國,香港在交友apps的開發及形象建立上,落後一大截。也正因如此,香港的交友apps尚未擁有足夠的數據庫,無法設計出配對的程式。
像不少香港人選用的Tinder,它版面簡潔,只需在程式為你配對的對象相片上(基本是外貌協會)Swipe你喜歡的對象;如果用「Happen」或「Scout」,你甚至可直接與處身附近的用家對話,毋須經程式篩選。用Coffee meets Bagel時,為了更好配對,用家必須回答一份「水蛇春」長的問卷。
交友app設計者Kevin Teng認為,這種簡潔直接的模式,未必適合亞洲人甚至香港人的風格。
「外國人健談,配給他對象,他就可自行發揮。但反觀亞洲人,部分難以與陌生人開展對話,不懂吹水,延續不到話題。」另外,香港人沒有耐性,未建立信任度前,傾向簡單操作,「水蛇春」問卷只會令人卻步。「始終香港人保守,抱懷疑態度,他們不認為交友apps能認識另一半。」
Elisa補充:「網絡世界令你方便認識異性,連接現實世界讓你更安心,願意踏出一步。眼看外國的交友apps左刷右刷,幾秒就換一個心儀對象,我們反而希望做到約會、交友的那種環境。」
從高登眼睛看交友apps文化
高登流傳兩則與交友apps的都市傳說,暗示了交友apps在香港的原罪。有名女用家為測試交友apps上的「逢場作興」,同一時間約了十多名男子,在九龍塘地鐵站外等,美其名曰開房,實際為整蠱「狗公」。
另一則是,一名男用家得知女友瞞自己玩交友apps,特意申請另一個帳戶試她,聊到濃情蜜意,正式見面時,當面拆破對方時也撕爛自己的臉。
這兩則都市傳說,背後隱藏了慾望、濫交和出軌的人情常態,在大部分香港人眼中,玩交友apps必先負上這兩種道德包袱。故此,你無法坦然承認,即使單身前或後,它都千萬別曝光在太陽下。即使承認,你也會補充一句,玩玩而已,沒有太認真。
明明男或女玩,都源自同一個根本需要:求偶(求性或求愛也是求偶行為),否則你並不會花時間、花心思,每天和更替的配對對象、即一名隔著屏幕的陌生人,佯作好奇、熱情地聊天,是少點動機也不堅持不下。
究竟交友apps世界的運作邏輯是什麼?下一篇我們將由幾位用家剖白,以第一身探究交友apps的求偶邏輯及矛盾心理。
18 March 2016